战“疫”不出门,学习正当时。水利工程专业部各位老师自2月24日开展线上教学以来,积极探索在线课程的授课形式,各位专任教师以在线教学为契机,努力拓宽教学渠道。专业部多次召开线上教学研讨会,围绕如何检查学生课前预习、选用直播平台、提升课堂专注度等切实问题展开充分讨论,群策群力、多管齐下提高在线教学质量。水利工程专业部的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工作者在战“疫”中应有的责任与担当,让“教”与“学”不止于课堂。下面就来领略各位教师线上教学风采。
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锻炼和加强的最重要能力之一。郑荣伟老师主讲的《工程力学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都较强的课程,线上教学结合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,是实现本门课程翻转课堂模式的有力推动。授课过程中,以任务驱动学习,提前将下次课的学习资料及任务发布在云课堂,学生通过预习完成作业,做好笔记尤其是难点记录,老师通过学生学习时长、笔记、作业质量及时掌握学生情况,课堂效率得以显著提升,课堂的重难点讲解更有针对性。经过实践,学生逐渐适应自学作业的要求,自学能力得到提升,助力实现“停课不停学,在线更好学”的目标。

突如其来的疫情,让教学从教室转到了线上。经过一个月的实战,和“战友”们的交流学习,程静老师从开始的焦虑迷茫到现在的有条不紊、喜欢上了这种“十八线主播”生活,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学方式,首先做好课前预习监控,要求学生课前学习资源在线做笔记,督促学生及时做好课前预习。其次做好课中重难点讲授。根据课前布置的测试或讨论结果,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,有针对性的讲解课程重难点。针对课程特点,采用外接手写板,课上演示解题过程,代替教室中的板书过程,吸引学生注意力,集中解决计算难问题。再做好课后学习跟踪。布置适量的作业以检验学习效果,留痕批改学生的每一份作业。下次课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,通报未完成作业的或者作业质量较差的同学,态度欠佳的请他们写出情况说明。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、难点问题习题课上有针对性的讲解。通过QQ、微信等途径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,让学生感受到虽然师生不见面,但是老师对于他们的关注和指导是无时无刻的。

王雪老师讲授的《工程地质与土力学》课程,充分利用新建的线上教学资源,尤其是土力学中的试验操作视频,很好解决了无法现场演示的相关试验,通过视频学生可以直观看到具体操作的试验器具和试验步骤。虽然没有面授,每节课后都布置结合教学要求的作业,通过职教云平台提交,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。王老师通过文字和语音解决学生的疑问,并不定时的提问和头脑风暴以及签到,督促学生实时认真听课,定期检查课堂笔记以保证课堂质量。

刘孔英老师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使用各线上授课平台之中,从中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,最后选择了云课堂+QQ的模式。从历次授课情况看,刘老师的选择是正确的,与同学们的实时交流不存在障碍。关于课堂以外的实践效果心得如下:课程中安排课后作业,要求认真思考并完成后再上传;课后解答学生的疑惑,帮助学生能圆满完成课程任务;据学情适时加以总结,助推学生技术业务能力的提高。

任红侠老师为实现翻转课堂,方便更多的学生及时参与课堂,采用了QQ直播工具。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,在原有的课程资源平台上补充了电子教材、课件、习题库等,方便学生在课前、课后浏览、查阅。为了提高在线直播课堂中的参与度,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,提前将教学任务进行分解,并将学生两三人分成一个小组,将任务分配到每个小组,课前由小组进行分工并做成PPT,课堂上由小组成员分享屏幕进行讲解。课堂上不定时进行平台签到,随时通过头脑风暴等手段督促学生全员参与学习,并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,下课后上传到平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。利用录屏软件记录教学过程,发给学生方便学生课后学习,并增强学生的有成就感和参与感。课后作业由当组的学生参与评阅、督促检查,并在下次上课时进行点评、总结。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建成客观性题库,及时发布给学生进行不限时间、不限次数的练习,巩固教学成果。

徐瑛丽老师讲授的《土地整治规划设计》这门课程,是水土18级的专业课,综合性强、涵盖内容多、涉及面广。在教学中,徐老师通过以测促学、以考促学、学以致用完成实例任务为驱动,提高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效果,促进学生自觉吸收与本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。同时,将MOOC学院获得证书情况,纳入课内考核范畴,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MOOC学院拓展知识面,要求学生通过MOOC平台,学习相关视频、完成测试、作业,巩固好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要求,为后续实习及就业夯实专业基础。

吴佩佩老师的《BIM 应用技术》和《水利工程制图与CAD》两门课程共同特点都是实践性强,只有在绘图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。因此在授课之前,吴老师先根据6至8人一组进行分组,课前录制绘图视频,让学生观看并绘制,以小组为单位提交问题和成果,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问题和上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,录制常见问题解决视频;上课过程中,及时发现学优生,适当调整小组成员,每个小组1至2位学优生,根据学习金字塔原理,让小组同学开展“小组讨论”和“教中学”,提高小组团队的实践水平,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,在群里提出,老师录制疑难问题解决视频。

张超老师讲授水工专业的《工程力学》课程,主要用以下方式和方法进行信息化教学。授课方式以云课堂智慧职教和QQ群直播的方式进行授课。张老师以直播平台云课堂讲解主要知识点,布置课前预习,并在直播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,比如查看云课堂学习情况,学习进度百分比等;讲解典型的例题,学会的学生回复相应的“数字”,没有学会的学生可以在群里留言,然后予以讲解;课后布置作业通过云课堂中的头脑风暴拍照及时上传,并且照片写上相应姓名与学号,避免抄袭现象;在学生上交作业过程中出现疑问,在QQ上进行答疑。

虞佳颖老师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,在讲授《河道整治工程》时,考虑学生基本居家学习,长时间的网课和课后习题容易使学生眼部疲劳、久坐僵硬,布置的第一次作业内容是请同学们了解并写出自己家乡(所在县、市、区,也可乡镇)的主要河道及河道整治工程情况,同时写下当地历史文化特点,完成一份家乡河道整治工程情况的报告。学生上传云课堂后,进行批改并留言。旨在激发学生的课程兴趣,将线上知识紧密结合线下实际,灵活地学以致用。

罗志洁老师的《水工混凝土结构》课程利用智慧职教和腾讯课堂开展线上教学活动。充分考虑学生线上学习易引起的注意力缺失和视听疲劳,课堂设计中会选择一些外延知识点,一般每15分钟左右会穿插一次课堂讨论,请同学们自行搜索学习,实时点评,加强课堂参与感。课堂之外,布置课堂笔记任务和课件学习进度,每堂课后需上传笔记,即可保证听课过程中专注,又可促进课后复习整理。课后作业侧重考察随堂重点,规定提交时间,过期不候,强化时间意识。

赵颖杰老师教授的《实用水力计算》是一门研究液体机械运动及工程应用的课程,注重计算能力的掌握和应用,对学生课内课外的巩固和实践有一定的要求。在教学过程中,赵老师以“职教云”系统作为在线教学平台,充分利用“课堂教学”模块中的“头脑风暴”和“课堂测验”功能,让学生能够随堂操练,提升技能掌握程度。此外,同该课程其他授课教师一起自制了教学微视频并上传至在线平台,可以让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存有疑问,或者直播条件受限的一部分同学自行在课外反复观看学习,巩固课程知识。
